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豆粕市场周/月报

菜/棉粕市场周/月报

鱼粉/其他蛋白市场周/月报

综合性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 > 饲料原料/添加剂/动保品 > 饲料原料-蛋白类 > 市场分析 > 综合性分析 >

报告:中国饲用植物性蛋白原料的应用现状 Top

报告:中国饲用植物性蛋白原料的应用现状
时间:2010-02-11 17:10 来源:慧通农牧资讯 作者:张晓萌 点击:
中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七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八十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压抑了多年的开创力和潜能出现了爆发性的释放,各行各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跳跃式向前发展。养殖业、饲料行业也不例外的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慧通报道:

概述:
中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七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八十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压抑了多年的开创力和潜能出现了爆发性的释放,各行各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跳跃式向前发展。养殖业、饲料行业也不例外的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同一时期,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国门后迎来的第一家入驻中国的外资企业-泰国正大集团的推动下,催生了一大批以国有、集体、民营为主体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中国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在八十年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业产业化。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种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不断壮大而逐步兴起的饲料原料业,它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蛋白饲料原料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饲料成本中最高的部分,在品种开发和应用技术的深度研究方面,一开始就受到了业内的高度重视。到九十年代末,可以应用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原料已开发出几十个品种之多,完全能够满足配方设计的营养需求。而且,在应用技术上也是日趋成熟,如大豆、豆粕膨化技术及羽毛粉水解技术的应用等,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得到普及性推广。盘点目前中国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的开发应用现状,亮点和丞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存在。

植物性蛋白原料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勤劳的中国农民的艰苦劳作,中国的种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豆、油菜籽、棉花、花生、芝麻以及玉米等粮油及经济作物种植所获得的巨大丰收,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极大的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确保饲料生产对大数量多品种的饲料原料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既拓宽了农产品的用途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深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又极大地丰富了饲料用蛋白原料的品种。大豆、油菜籽、棉籽加工所产生的豆饼粕,菜饼粕及棉饼粕,玉米深加工产生的蛋白粉、柠檬渣、胚芽粕等,以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发展,都为养殖业及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和丰富的植物性蛋白原料。

1.大豆豆粕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四大大豆生产国之一,中国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大豆产量都超过1500万吨,04年的产量达到了1700万吨以上。并且所有国产大豆全部为非转移因产品,这对于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欧盟和日韩等国际大豆市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由于中国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单位产量及出油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中国的国产大豆不仅缺乏出口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毫无话语权,就是国内的榨油企业因为其过高的成本和较低的出油率也对其兴趣大减,宁肯舍近求远到国际市场寻货也不会过多的就近采用自产大豆。而中国的大豆进口市场,官方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的进口量占到自产总量的68%达1042万吨,03年以来进口量就开始超过自产量而突破2000万吨。04年,中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而自产量为1740万吨,进口量已经占到国产量的116%。07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3082万吨,进口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2009年更有破4000万吨大关之势。中国的大豆进口已经占到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1/3,占世界大豆消费总量的18%,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随着中国大豆加工业及饲料生产业进一步的扩张性发展,中国国内大豆需求量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大豆供应缺口还将继续扩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将不断增强,供需链条也变得更加脆弱。中国大豆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抬升了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同时也造成国内大豆及其产品市场失去了相对独立性,稳定性极差。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国内大豆及豆饼粕市场行情涨跌频繁,涨跌周期已经不再以季度、月份或者星期来计算,三天涨两天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国际期货市场的哪怕一丝风吹草动,或许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就是一场强力地震。外盘大豆豆粕期货市场的变化成为中国市场的晴雨表,成为主导市场的第一决定性因素,而国内供需市场现状则成为退居第二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数量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是导致国内大豆及豆饼粕市场频繁动荡并失去自主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近两年在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上针对中国买家的炒盘行为已经使中国的大豆进口贸易屡屡蒙受重大损失,贸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面对中国以10%的年增长率不断扩大的大豆需求,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的单位产量、提高出油率及作物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等,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提高中国大豆贸易安全、改变中国大豆加工业产能过剩盲目扩张的局面等,将是中国大豆种植、加工及贸易等相关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在中国,几乎不会将大豆直接应用于养殖及饲料生产行业,大豆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相对更广泛。虽然黄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通常都超过了35%,且大豆膨化技术应用也已经非常成熟,但出于对成本方面的考量,大豆在实际的养殖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却十分有限,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在生产高档乳猪饲料时添加膨化大豆。相反,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在养殖及饲料生产中则普遍使用。豆粕,粗蛋白42%-47%,所含氨基酸品种多含量高;豆香味浓郁,适口性及诱食性好;色泽浅黄,用其加工而成的饲料颜色和形状满意度高;替代性强,在鱼粉价格严重高于配方设计时,通过与赖氨酸的合理调配,可以完全取代鱼粉,从而规避高成本带来的风险。目前,无论是饲料企业进行全价料生产还是养殖场进行自配料加工,豆粕都已经作为一种最常规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被普遍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品种之中。此外,在中国还有一些简陋的小作坊式大豆榨油厂,产出的是豆饼而不是豆粕,由于所含残油量高、粗蛋白偏低、色泽偏深、形状巨大且坚硬难以粉碎,因此难以成为蛋白原料的主流,饲料加工厂几乎不会对其感兴趣,但由于其低廉的价格而被一些使用自配料的养殖场大量采用。

同时,由于豆饼粕中含一定数量的过敏原及抗营养因子,有导致畜禽腹泻等不良作用,影响了豆蛋白在某些饲料特别是仔猪料中的更广泛应用。因此,如何解决豆饼粕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成为豆饼粕应用中丞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研究证明经过对豆粕的膨化可以缓解豆粕产生的副作用,但成本问题仍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近年来我国大豆压榨业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年处理大豆7000万吨的装机能力,而如果从中国目前养殖业每年2800万吨左右的豆粕需求量来看,养殖需要的大豆处理能力是3600万吨左右,虽然中国大豆油的消费需要4400万吨左右的大豆处理能力,但近年来在食用油市场不景气、中国豆粕出口市场极小的前提下,中国的大豆压榨工厂每年实际的大豆处理在3700万吨左右,实际需求还不到设计产能的53%。再由于近两年大量廉价进口食用油的强大冲击,导致国内现有的大豆压榨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日趋激烈。本来作为一种副产品存在的豆饼粕,却因为油企转移竞争风险确保利润而常常成为主产品的事情屡屡发生。加上国际市场带来的动荡因素以及善于以价格作为血拼武器的中国企业的主观操作,导致近年来中国的豆饼粕市场更是跌宕起伏,价格大起大落,行情瞬息万变,使养殖业及饲料生产业的的经营利润失去基本保障,这些现实元素的存在都严重阻滞了中国豆和粕市场的健康发展。

2.菜粕   棉粕
油菜籽作为中国农业板块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十分广泛。华北南部、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西南地区是中国冬菜籽的主要产地,而以华北、西北、西部及西南部等气候偏冷的地区则以种植春菜籽为主。近年来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及油菜籽种植所能带来的较好的经济回报,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自2000年起年产量就已经超过1000万吨,04年更是达到1318万吨,占到世界总量的27%左右。同时,由于近年来中国食用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饲料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油菜籽压榨业发展迅速,油菜籽需求量的逐年增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虽然自2000年到04年,中国的年均进口油菜籽总量只占自产总量的10%左右,但随着油菜籽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中国油菜籽市场将会与中国的大豆进口贸易一样,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这带来的必然是国内市场的高风险性,国际市场食用油和油菜籽行情的变化,都会明显波及到国内市场,导致菜粕行情动荡。

中国油菜籽种植及其加工业的发达,为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每年为中国的养殖业产出650万吨左右的菜饼粕。作为油料作物的一部分,油菜籽一样不会直接用于养殖业,用于榨油是其目前已知的唯一用途,而作为副产品的菜饼粕在中国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中则得到了普及性的利用,粗蛋白33-38%,氨基酸含量略逊于豆饼粕,是中国饲料特别是水产饲料加工中最常规使用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之一。每年的5月开始,中国的冬菜籽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收割期,6月,菜饼粕既开始大量上市,而此时又适逢中国水产养殖乃至整个养殖业的旺季,菜饼粕需求极其旺盛。我们同时注意到的是,由于菜饼粕富含屈唑烷硫铜及硫氢酸盐,容易引起畜禽甲状腺肿大和代谢障碍,特别是小鸡对此的反应更为强烈,因此菜饼粕在畜禽饲料中的用途大打折扣,但在水产饲料中的副作用则不甚明显,这也是中国的菜饼粕大量用于水产饲料的原因所在。而对于改善菜饼粕在畜禽料中应用所产生的副作用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行业内足够的重视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油菜籽榨油设备陈旧落后,加工的技术含量不高,菜饼粕的色泽、毒性和残油含量一直不稳定,对饲料成品的色泽、毒性含量、质量稳定性及保质期限都带来不利影响。再由于产地及生长期的缘故,中国安徽及以北地区所产油菜籽产出的菜饼粕,其粗蛋白含量普遍比安徽以南地区的菜饼粕粗蛋白含量低3-5个百分点,这为饲料企业的选择性采购、配方设计和产成品的质量平衡制造了难度。

需要提及的是,在中国油菜籽主产区的湖南、湖北及四川、贵州等地,综合质量逊于菜粕但价格也大大低于菜粕的菜饼产量还非常可观。这些地区的一些油厂由于诸多原因,榨油设备一直未能改造更新,因此只能生产粗蛋白偏低、毒素和残油量偏高、色泽偏黑的菜饼。但借助这些地区油菜籽品质好的优势,该地区菜饼的粗蛋白含量也完全能够达到中国饲料行业通行的粗蛋白不低于36%的标准。因此,在近两年饲料行业竞争日趋热烈、行业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许多饲料企业出于对成本的考虑,纷纷放弃质量优良的菜粕而改用菜饼,使得多年来一直倍受追捧的菜粕遭受意外冷遇,而往年的丑小鸭却变成了香饽饽。但应该承认的是,大量使用菜饼将导致饲料成品品质的下降。

棉粕作为中国三大常规植物性饲料蛋白原料之一,近年来为中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近年来平均年生产皮棉500多万吨,加上进口部分共计560万吨左右,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创造了先决条件。不仅如此,棉花种植和进口贸易的发展理论上还能每年为中国的养殖和饲料生产提供600多万吨、粗蛋白在40%以上的优质棉粕,极大地丰富和优化了中国的植物性蛋白市场。棉粕,粗蛋白含量38%以上,黄褐色小片状,与豆粕菜粕一道,多年来一直被大量用于中国的养殖和饲料生产。由于中国多年来在棉花种植及纺织业方面的突出进步,也促进了棉花、棉籽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早在95年以前,由于当时的加工工艺落后,用于榨油的棉籽都未进行脱绒脱壳,产出的棉粕不仅粗蛋白常常低于饲料行业通常要求的最低标准38%,而且由于未脱绒脱壳,不但粗纤维含量严重超标,影响饲料品质,而且饲料企业生产工艺上制粒也非常困难,制造成本高。因此,当时的棉粕使用还是受到相当限制的。近年来,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棉花加工过程中已经开始对棉籽进行部分或全部脱绒脱壳,棉粕品质大大提高,粗蛋白指标已经普遍提高到40%以上,最高已达50%以上,这极大地拓展了棉粕的应用范围。但由于棉粕所含的棉酚会导致畜禽出现代谢障碍,而其中的环丙烯类似物还会导致鸡蛋变质,因此,棉粕的应用一样受到一定限制。不过,试验证明棉粕用于水产养殖时这些副作用几乎不发挥作用,因此,棉粕在养殖和饲料生产中的应用与菜粕一样,在水产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比重更大。同时,经过与人工合成氨基酸的合理调配,棉粕同菜粕一样,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部分取代豆粕的用量以降低成本。

近年来,随着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大量走向世界,有关纺织品的贸易争端也随之产生,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国家频频发难,对中国的纺织品说“不”。几乎每一次有关纺织品的争端一起,国内的棉花及其产品行情就开始陷入低沉。同时,作为远在中国西部、在中国棉花种植业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新疆,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也常常影响着内地的棉粕市场,制造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豆粕、菜粕、棉粕作为中国养殖和饲料加工业应用最广泛的三大常规植物性蛋白原料,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掣肘,共同构筑了中国蛋白类饲料原料的主要供应市场。豆粕作为其中的“老大”,它的市场变化不仅对菜棉粕市场带来直接影响,而且对鱼粉、赖氨酸、玉米蛋白粉市场都发挥明显作用。而菜棉粕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率更大,对豆粕的反作用相对较小。但随着国产棉粕质量的不断提高,棉粕作为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发挥作用的空间愈也愈来愈大。




延伸阅读

最新资讯

分析:豆粕远月跌停,“中粮系”空单回避主力合约 国内的豆粕期货长期有现货企业卖空套保资金的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