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光明乳业公告称,涉及产品目前正在送检过程中,出事产品的同批次产品均有出厂合格检验报告。
2012年6月27日
有消费者爆料称其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出现质量问题。光明乳业声明称,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已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产品全部召回。
2012年7月20日
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光明乳业产品上了黑榜。光明方面称,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国产乳品信任危机助推洋奶粉涨价
此次光明、南山乳产品的质量问题,又将国产乳业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内乳产品市场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方面国产乳产品频繁被曝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洋品牌产品纷纷涨价。
洋品牌涨价的底气来自哪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调查后发现,洋品牌产品频繁“更新换代”是直接原因,更深层原因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信心不足,转而购买洋品牌奶粉。
记者在上海市中山公园家乐福超市,达能旗下品牌多美滋适合1~3岁儿童配方奶粉400克价格,由之前的老包装68元变成了配方升级的75元,而其相对应的桶装900克奶粉价格由177元变成198元。照这样算来,升级的新一代产品比之前的价格上升了11%左右。
对此,多美滋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7月中旬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因为相关成本的增加,新产品价格比原产品有一定增长,平均涨幅为10%,但配方进行了全面升级。
记者发现,从去年以来,洋奶粉频繁“更新换代”,产品的价格也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去年6月份,惠氏公司推出新的产品线,价格比老产品高10%;而在年底,其高端品牌进行配方调整,价格也随后上涨。今年3月份美赞臣以推出新品为由,部分产品价格提升10%。4月份,雀巢奶粉提价,涨幅在5%左右。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原料奶普遍增产及国际需求下滑的双重作用下,国际牛奶价格开始下滑。公开数据显示,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的2008年1月,进口脱脂奶粉价格为4281美元/吨,而至2011年12月,进口脱脂奶粉的价格却降至3750美元/吨以下,相较2008年初的价格下降近10%。乳业分析师宋亮曾向记者表示,最近进口脱脂最近已将降至在3000~3500美元/吨。
一方面国际原料奶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洋奶粉价格却不降反涨,洋品牌涨价的底气何在?
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奶粉是刚性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另一方面多个国产品牌奶粉都曾出现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低,纷纷选购洋品牌奶粉。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龙头位置全被洋品牌揽去,高端奶粉市场几乎九成被外资占据,因此洋奶粉再怎么涨价也不愁销量。
“这事对于有些国产品牌也不是坏事,因为国产品牌的价格可以跟着洋奶粉走。贝因美、伊利等高端品牌也有300元左右一桶。”陈连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44%,而现在,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1/3,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2/3的市场份额。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曾公开表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需要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同时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的品质,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加大对进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