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供求信息

技术/资料

行业企业档案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产品+深加工 > 大豆/油菜籽/其他油料作物+深加工 > 慧通服务 > 技术/资料 >

技术:提高大豆单产还有很大空间 Top

技术:提高大豆单产还有很大空间
时间:2012-04-25 15:26 来源:转载 作者:admin 点击:

2011年12月14日、15日,国内大豆界数十位顶尖的研究员、教授,聚首山东省嘉祥县,围绕如何“提高大豆单产”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记者参加会议,记录专家高论,同时采访了部分专家,聆听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大豆高产潜力究竟有多大

目前,我国各地的大豆产量一般在110—130公斤/亩。高产田能打多少大豆?

2000年,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海城市南台镇种了4.7亩大豆,经过严格测产,平均产量达到327.2公斤/亩;从2006年到2010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连续5年,在8片试验田里做试验,大豆平均产量达到381.5/亩;2010年,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148团采用滴灌技术种植中黄35大豆,获得大丰收,10月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测产,该团农业技术推广站职工苏红承包种植的地块,产量达到405.89公斤/亩,一举突破400公斤/亩大关,创下全国大豆高产新记录。

在美国,有一个农民更是创造了奇迹,在全球引起轰动:他种植的大豆创造了单产729.6公斤/亩的世界纪录!

这一记录是不是到顶点了?回答是否定的。早在30年前,美国科学家约翰逊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过大豆的高产潜力。他于1982年发表论文公布了自己的成果,大豆的产量潜力为15吨/平方千米,相当于1000公斤/亩。

然而,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所获得的大豆产量,不仅距离上述高产记录十分遥远,就是跟大豆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相比,也有不少差距。最近几年,凡是通过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的大豆新品种,在区域种植试验中,一般产量也能达到180公斤/亩左右。由此可见,未来大豆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哪些因素制约高产

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黄钻看来,品种遗传潜力、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其中“品种是根本,环境是基础,措施是保证”。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娟介绍,优良品种对大豆高产的贡献率约为40%。因此说,培育高产品种,是提高大豆单产的根本。在种植面积不可能扩大的现实情况下,这也是增加我国大豆总产的有效途径。

选择肥沃的土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豆高产的必备条件。我国东北地区广袤的黑土地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十分适合大豆的生长发育。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研究员胡国华认为,示范高产更高产,比如计划达到300公斤/亩以上,必须在良种、良法配套的基础上,引进“生态”的观点。假如一味追求某项指标,而不符合“生态”的要求,想创造高产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厢情愿。

科学浇水施肥等得力的栽培措施也是大豆创高产的因素之一。

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在选择了肥沃的土地之后,要想创大豆高产,或者说在确定了地块之后,要想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大豆单产,有效途径有两个,一是选择当地土壤环境条件的良种,二是科学栽培管理。先说选择适合良种。根据当地土壤、光照、水浇条件等选择适合的高产、优质、抗性强大豆品种。在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常汝镇看来,利用现有新品种就能提高大豆单产,问题在于目前“优良品种的普及率不高”,种子纯度也有问题。

再说科学栽培管理。许多人以为,大豆植株上携带固氮菌,种植大豆养地,不需要施肥,这是一个误区,要合理施肥。大豆对土壤中含水量要求也很苛刻,播种时土壤中的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发芽时水分含量较高,达到5%时才能萌芽;结荚时则应注意排水。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提出了目前提高大豆单产的主攻方向,即通过机械化手段和水肥配套措施,确保苗够、苗匀、苗壮。黑龙江垦区一般地块单产已经达到160公斤/亩的水平,而其它地区产量依然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新品种的高产潜力。

胡国华研究员认为,对于一个较大的区域来说,实施“规模化、机械化、模式化、标准化”管理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董钻教授强调,大豆生产属于群体生产,大豆的产量指的是其群体的产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选择适宜密植的品种,因为“没有高密度,便没有高产量”。

 

最新资讯

热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