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搜:

首页

行业新闻

市场行情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能源/有色金属 > 能源市场 > 行业新闻 >

分析:国际原油资源稀缺—真实还是虚构 Top

分析:国际原油资源稀缺—真实还是虚构
时间:2012-03-25 00:25 来源:转载 作者:admin 点击:
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汽柴油价格超过8元/升,国内油价开始进入8元时代。而在2005年中旬,国内油价还不到4元,不到7年时间就实现翻番,如果和同期通货膨

慧通综合报道:


提要:
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汽柴油价格超过8元/升,国内油价开始进入8元时代。而在2005年中旬,国内油价还不到4元,不到7年时间就实现翻番,如果和同期通货膨胀指数相比,油价的涨幅显然大大超前。
 
在金融市场的背后,决定原油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商品的基本价格的力量是什么?牵动世界经济神经、激起争夺欲望的石油,是否是稀缺资源?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供需关系,能否解释油价飙升?对这一问题,尚有争议。
 
1949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发现,矿物资源具有“钟形曲线”的规律。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 达到最高点;当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如果石油峰值是准确的,那么石油的供求矛盾将不可避免,油价的长期上涨也是必然。
 
1956年,哈伯特曾大胆预言,当时蒸蒸日上的美国石油工业,产量将在1967至1971年达到峰值,以后便会下降。历史证明,他预测正确了。 1971年,长达30年的石油的稳定低价历史宣告终结。1970~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国际石油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的石油产 量达到了顶峰,而欧洲和日本对石油的需求仍在增长,这就使得世界对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需求量飞速增长。在这样一个原油市场供需关系日益偏紧的卖方市场上, 中东产油国通过将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开始在石油定价上发挥重要作用。
 
1971年,产油国在德黑兰达成的协议,导致油价猛涨。此后,爆发了使西方国家经济陷 入滞胀的石油危机。之后,曾在BP、壳牌、埃克森和雪佛龙等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担任首席地质学家和副总裁的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继承了哈伯特的理论。
 
1998年, 他与法国石油地质学家胡安•拉赫雷(Jean Laherrere)在《科学美国》上联合发表了《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一文,预言高价石油时代必将到来。论文发表之时,国际油价正在经历 1981~1997年长达16年的低价期。随着更多油田的发现和石油产量的提高,供需紧张的矛盾没有出现过。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联合 国宣布对伊拉克及科威特石油出口实行全面禁运,使得国际市场的原油供给每天减少470万桶,占全球总需求的7%左右,引起短暂的石油价格大涨。但供给的短 缺很快被欧佩克国家增加的产量弥补,油价很快回落。1991年1月,国际油价反而出现大幅下跌。
 
纽约商业交易所1991年2月交货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 (WTI)收盘价在海湾战争的第一天就下跌了10.56美元。同期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也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坎贝尔的这一预测,准 确迎来了新一轮石油不断上涨的历史时期,今天仍在持续。
 
在2002年7月的石油储备讨论会上,他再次指出,全球石油供给最早将于2010年达到巅峰,然后 开始走下坡路。随后,美国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顾问、美国能源投资银行家马修•R。西蒙斯又在2003年的石油峰会上指出,由于石油峰值将临,其后果将是毁 灭性的。这一论断,对价格预期的形成不能不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专门研究石油峰值的冯连勇教授告诉本刊记者:“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不断上涨,石油产出国的产量却没有根据价格规律相应增长,产量对 价格似乎已经失去了弹性。
 
全球的石油产量始终在39亿吨到40亿吨附近波动,这也许可以证明,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出的确到达了峰值平台期。”而“今年1月, 《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则直接宣称,全球66个国家石油峰值已过,只有俄罗斯和中东尚未达到。
 
这意味着,全球原油供应将更加紧张”。而全球的石油需求是在 扩大的,尤其是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正如我国今年贸易逆差所反映出的,2009年,我国进口2.1亿吨石油,进口额1026亿美元;到2011 年,我国进口2.55亿吨石油,进口额达到1966亿美元。
 
在2007年的美国石油峰值年会上,美国石油专家将峰值定义为一个时间点,在该点之后,石油产量不再增加。根据对峰值早晚判断的不同,专家们大 体上可以划分为早峰派和晚峰派。“早峰派”倾向于认为世界石油峰值在2010年前后来临,“晚峰派”倾向于认为峰值在2020年甚至是2030年后到来。 “一旦产量达到峰值,我们将进入‘后石油时代’——石油资源并未枯竭,但世界石油产量将处于高峰平台期,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值不断降低,油价持续攀升 并高位震荡。
 
冯连勇说,“石油峰值作为非常规科学,有很大争议和不确定性,但它是一个在学术界和石油界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
 
如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有其合理因素。但“石油峰值说”的异见者亦声音清晰。著有《石油战争》一书的德国地缘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微博)就 认为:“石油枯竭这个说法,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
 
在这个神话之下,石油价格被推高了,石油变成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工具。石油并不是从死亡的动物尸 体石化产生的,它是从地壳深处,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一种东西,只要你能够有办法把石油找到,你就能够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恩道尔曾经过接触许多乌克兰的科 学家。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无机说”,即石油生成于地幔之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理论。
 
但坚持“石油有机说”学说的美英石油利益集团,制造了一个 稀缺理论,来控制市场。而新发现的北极石油资源和巴西盐下层石油,开采成本都越来越高,这似乎进一步与油价的飙升相互验证。
 
 “石油公司的真实产能,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北京集成创新经济咨询中心研究员贾晋京告诉本刊记者,“石油产能取决于井压,地下要有足够多的原 油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把油‘压’上来,油井越打越深,成本也就越来越高。一口油井的真实井压事实上只有那口井的实际操作者才知道。而各大石油公司的井压数 据对外都是保密的”。
 
石油美元
如果原油不必用美元结算,不必在纽交所和伦敦交易,油价会不会是另一番情形?
 
有人说,油价与美元玩的是跷跷板游戏——美元低,油价高;油价高,美元低。2002年起,当美元开始一步步贬值后,以美元计算的油价就不断攀 升。“跷跷板”的原理很简单:美元贬值时,原油市场的参与者(投机的,产油的和炼油的等等)就会形成预期,认为产油国为了在把美元换成他们自己的货币后, 能够买到与美元贬值前相同价值的东西,就会提高油价。
 
正因如此,欧佩克在纽约油价一度达到128美元的时候,仍然坚持不增产;沙特也在去年11月曾叫停 1000亿美元的石油产能扩大计划。
 
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写道:“1973年5月,84个各国顶尖金融和政治圈人士在瑞典的萨尔特舍巴登聚会。这一聚会的地点,是瑞典 瓦伦堡银行家族的一处私人海岛。
 
一个美国人,沃尔特•列维,参加了‘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组织的这次集会。这次聚会讨论的是:假设欧佩克石油收入增长 400%,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意料之中的油价冲击,而是商榷如何应对即将袭来的石油美元洪水。他们所讨论的议题,就是美国前 国务卿基辛格后来所说的‘石油美元环流’。”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这次邀请来的与会者有: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的罗伯特•安德森,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格林希尔勋爵,欧洲债券创始人、瓦伦堡集团的 埃里克•洛尔,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乔治•波尔,还有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大卫•洛克菲勒,即将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意大利人吉安尼•阿涅利和德 国人奥托•沃尔夫阿梅罗根等。据说,基辛格本人也是“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常客。
 
1973年,石油史上发生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是广为人知的“十月战争”和欧佩克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联合禁运,给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 叙利亚的西方国家制造了石油危机。在1973年底的短短5个月内,油价上升了4倍。这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之前所谈论的增幅恰好一致。这件事标志着, “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主宰油价的时代已经过去。海湾产油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石油定价上获得了一定主动权。油价开始由产油国主导的时代 到来了”。石油经济学家管清友告诉本刊记者。
 
但油价由谁掌控,或许有另外一种解读。1973年成为油价史的分水岭,还因为,尼克松总统在年初说服沙特的费萨尔国王,接受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 结算的唯一货币。从1945年以来,随着美国石油公司主导石油市场,美元作为石油标价的标准货币也渐成国际惯例,但它不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作为回报,尼克松给费萨尔的承诺是,保护沙特的油田,抵御苏联、伊朗和伊拉克对沙特的威胁。这一没有公开文件的秘密协议,被广泛地称为“不可动摇协议”。
 
作为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高达20%的欧佩克组织核心成员,沙特此举,带动了所有欧佩克成员在1975年使用美元计价出售石油。这意味着, 凡需购买石油的所有国家,都必须持有美元。而产油国获得的美元和利润,则回流美国投资美国国债或购买美国产品。对沙特来说,就是巨额的军火贸易。“布雷顿 森林体系”刚刚崩溃,正陷于危机中的美元,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世纪,即“石油美元”的世纪。威廉•恩道尔如此描述:“与(中东局势)表面上剑拔弩张十分不协 调的是,美国财政部这时却和沙特货币局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
 
其条款规定,沙特的大部分石油税收收益将用于弥补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年轻的华尔街银行家、专 门经营债券的负责人大卫•马尔福德也被悄悄派往中东,担任沙特货币局的首席‘投资顾问’。他的唯一任务是指导沙特把石油美元投资到‘正确的地方’——那自 然都是些伦敦和纽约的大银行。”“后者不光处理货币业务,同时也参与国际石油交易。
 
就这样,大通曼哈顿、花旗、汉华实业、巴克莱、劳埃德、米德兰这些金融 界怪兽,无一例外地在这场经济风暴中赚了个盆满钵盈。”
 
挑战石油美元者不多。就在萨达姆的伊拉克提出以欧元结算石油贸易几个月后,小布什的军队入侵了伊拉克。正因如此,很多观察家相信,伊拉克战争不 可避免地带有维护石油美元霸主地位的意图。伊朗独立于石油美元体系之外,用欧元、黄金,或者双边本币结算,不走石油交易市场。它处在美国制裁下已有30 年。
 
按照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的统计:“过去110年来,以黄金标价的石油价格一直在20桶/盎司上下波动,并有明显的周期 性。‘二战’之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7到1971年实行了24年,在这一期间里,石油价格稳定在1.8美元/桶,黄金是每盎司35美元,每 盎司黄金可兑换19.4桶原油。
 
目前的原油价格大概为90美元/桶,黄金是每盎司1400美元,每盎司黄金兑换15.5桶原油。过去60年,用美元计价, 原油价格涨了50倍,而用黄金计价,原油价格只涨了25%,巨大的反差,直观的解释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之后美元对黄金贬值的结果。
 
但1972至 1987年,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价格与1971年相比增长超过400%,用黄金标价油价至少也上涨了一倍,这个阶段主要是地缘政治因素推动的贵油期。
 
根据陈卫东的换算,2000年至今,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黄金标价的石油价格这10年也是历史最高,达到约10桶/盎司黄金的高位。它的推动因 素是发展中国家的刚性需求和石油供需关系的“脆弱平衡”。
 
即使如此,美联储长期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和两轮巨额量化宽松,仍是名义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其获利者,无疑是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和金融集团。
 

文章来源:转载,欢迎交流垂询!







 
 

最新资讯

新闻:我国成最大废料进口国 再生金属利润率不足1%

热门

推荐